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>
行業資訊
>>2013年山東建筑業在轉型發展中要做優做強
2013年山東建筑業在轉型發展中要做優做強
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開局之年,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為開好局、邁好步,早日實現建筑強省戰略目標,針對全國建筑市場發展態勢和我省建筑業現狀,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思路和戰略重點。日前,筆者就此專題采訪了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長宋瑞乾。
問:首先祝賀山東建筑業在過去一年取得了優異成績。今年是全面實施“十二五”規劃的關鍵年,省建管局將如何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?
宋瑞乾: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先導產業,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,努力為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。為此,我們確定今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: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圍繞建設建筑強省戰略目標,以提高全行業質量效益為中心,科學務實、穩中求進,扎實開局,推動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;提高建筑工業化、信息化水平,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;加大市場監管力度,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;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,擴大高端和外省市場份額;加強政策指導,優化發展環境,在轉型發展中做優做強山東建筑業。
問:各項具體經濟指標是多少?
宋瑞乾:我們今年的預期工作目標是:完成全社會建筑業總產值12400億元,增長12%;增加值3480億元,增長11%;實現地稅收入310億元,增長15%;技術創新貢獻率達到40%,產業集中度達到55%以上;工程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,創出一批優質精品工程;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,事故起數和死亡率下降,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;培訓建筑業從業人員36萬人,持證上崗率達到85%以上;行業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,管理服務效能大幅提升。
問:對今后一個時期建筑業轉型發展工作都有哪些思路?
宋瑞乾:總體思路是:確立一個總體目標,堅持兩大發展理念,完成三大轉型任務,突破四項戰略重點,努力實現建筑業集約發展、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,在轉型發展中做優做強山東建筑業。
確立一個總體目標,即優化支柱產業,建設建筑強省。在前些年強調“做大做強建筑業”的基礎上,轉向“做優做強建筑業”,由量的擴大轉向質的提高,為實現建筑強省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。到2020年,全省建筑業總產值、增加值、實現利稅、吸納社會就業量、市場占有率、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;不僅建筑業經濟規模大、產業拉動能力強,發展質量和效益好,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;而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、經營管理水平高、核心競爭力及綜合實力優,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知名品牌和影響力的企業集群、建筑強市(縣)和勞務基地,形成富有山東建筑業特色的產業優勢和強勢板塊。
問:兩大發展理念呢?
宋瑞乾:即“質量第一、安全發展”理念和“以人為本、健康和諧”理念。首先,要始終把質量安全放在行業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。堅持政府主導工程質量創優,重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、各類基礎設施工程和大型公共工程質量;強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,監督工程實體,監督質量行為,監督體系運行,開展科學檢測,推進工程質量保險;以健全制度和構建長效機制為重點,落實安全生產許可、安全評價和建筑機械設備登記備案三項制度,完善主管部門安全生產考核、企業安全生產考核、企業“三類人員”任職考核、建筑機械設備安全使用檢驗檢測四個保證體系,規范企業安全生產條件,提高建筑安全生產水平。改進質量安全監管方式,實施動態考核和網格化監管,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、巡查和暗訪,強化對質量安全隱患的排查,著力控制質量安全隱患和風險。
其次,走節能減排、綠色施工、低碳經濟發展之路。建筑企業在工程建設中,要在保證質量、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,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,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減少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,實現“四節一環保”。發展低碳建筑經濟,要降低建筑能耗,盡快實現建筑材料的更新換代,在新建、改建、擴建建筑中,執行節能標準,采用節能技術、工藝、設備和高強度、高質量材料,降低建造過程的鋼材、混凝土等實物消耗量;在建筑物使用過程中提高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和采暖供熱、空調制冷制熱系統效率。
問: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是建筑業轉型發展重要階段,作為行業主管部門,請問是否做好了準備?
宋瑞乾:行業主管部門早在3年前就對建筑業轉型升級進行了摸索和實踐,并在部分地區和建筑企業中初步見效。根據山東建筑業狀況,我們制定了三大轉型任務:即產業發展方式轉型、施工組織方式轉型、企業管理方式轉型。首先,推進產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、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。堅持科學發展、創新發展、和諧發展,引導建筑施工企業加快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,鼓勵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,以構件預制化生產、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方式,以設計標準化、構件部品化、施工機械化為特征,整合設計、生產、施工等整個產業鏈,不斷提高施工機械化和建筑構配件的工業化、集成化水平。大力推廣鋼結構、輕鋼結構和預制裝配式等新型建筑結構體系,減少現場作業,提高勞動生產率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建筑業,以信息化帶動建筑工業化。重點在大型施工企業中推廣BIM技術,提高工程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水平。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,提高生產力水平,提高質量和效益。
其次,推進施工組織方式創新,進一步提升項目生產力水平。通過創新工程項目管理,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,重視和強化勞務層建設,加快推動企業由單純注重產值規模、向外延伸擴張的傳統型企業向注重質量、效益、品牌為特征的現代型企業轉變。重點是大力推進EPC、BT、BOT等工程總承包模式,通過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,增強為業主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功能。大型建筑企業要加快推進設計、施工一體化,投資、建設一體化,加強項目經理專業化建設。
第三,推進企業管理方式創新,改變傳統落后的管理方式,實行規范化、標準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管理。通過總結推廣先進地區、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,達到經驗集成、成果積累、資源整合、管理升級的目標。管理創新包括管理理念創新、管理體制創新、管理制度創新、管理技術創新。管理理念創新是前提,管理體制創新是條件,制度創新是基礎,技術創新是關鍵。重視管理創新將成為企業生存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靈魂。
問:突破四項戰略重點的具體內容是什么?
宋瑞乾:就是人才興業戰略、科技強企戰略、品牌企業戰略和走出去戰略,在建筑業轉型發展中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。
一是實施人才興業戰略,著力加強企業家知識管理和全員隊伍素質提升,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大軍,推進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。要把知識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,加強企業在知識學習、知識創新、知識資產保護等方面的能力建設,發展知識經濟,建設知識型企業,培育造就企業高素質管理人才、創新型科技人才、高技能操作人才。同時,要加強農民工就業前培訓和勞務隊伍管理,努力提高一線勞動者素質,實現企業經營者與廣大員工共同成長,共建和諧,共享發展成果。
二是實施科技強企戰略,把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作為立足點和強力支撐,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,在市場博弈中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。要鼓勵企業重視新技術、掌握新技術,提高企業技術開發能力,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。建立以專利、專有技術和工法等為主要內容的建筑業技術進步指標和評價體系,開展企業技術進步評價活動,加大在新技術示范工程中推廣綠色施工。我省規定:從2013年起,凡申報魯班獎、國優工程獎、泰山杯獎的工程項目必須是省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,充分發揮新技術和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的導向引領和激勵作用。
三是實施品牌企業戰略,走品牌經營之路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,培養企業精神,塑造企業之魂,開展誠信經營,創建精品工程,著力打造一批龍頭品牌企業和專業勞務基地,不斷提升我省建筑企業品牌形象。要重視加強專業勞務基地建設,重點在勞動力資源充足的臨沂、濟寧、德州、聊城、菏澤等市建設一批立足本省、面向全國的勞務基地。大型骨干企業要加快建立自己的核心勞務層,優先使用本省勞務隊伍,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。鼓勵中小建筑企業創立品牌,形成積累,承載技術,推動中小建筑企業向專、特、精方向發展。
四是實施走出去戰略,建立行業激勵機制,完善配套政策措施。鼓勵大企業間開展戰略協作,增強融資和抗風險能力,提高市場占有率,增加埠外和高端市場份額,擴大建筑業發展空間。特級、一級企業要加快“走出去”開拓國際市場,重點是非洲、中東、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;要占領省外高端市場,鞏固北京、上海、天津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市場,重點開拓內蒙古、新疆、重慶等中西部潛力市場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新興省外市場。支持優勢企業聯合進入省外市場,合作競標大型區域性項目,以投資帶開發,以開發帶施工,聯合投資,抱團發展;支持傳統強縣、專業特色突出的中小企業,以勞務輸出為主,依托大企業借勢發展。